
要说现在的大数据有多"贴心",大概就是QQ音乐的算法,比我妈还懂我的心事。今天又给我推了首老歌,梁朝伟的《愿你知道我心》。
这歌声一出来,我的思绪嗖地一下回到了小学六年级。这是港剧《绝代双骄》的主题曲。当年的梁朝伟还不是深沉的影帝,是那个眼珠一转就是一个鬼主意的"小鱼儿";而吴岱融的"花无缺",白衣胜雪,简直是从书里走出来的翩翩公子。
说来好笑,这部剧我并没看全,却恰好赶上了最后五集。那是因为我们几个小积极分子得了奖励,大家一商量,便决定去录像厅看这部"神剧"。虽然是没头没尾地看,但经典就是经典,哪怕是"断崖式"观看,也丝毫不影响我们被剧情牢牢吸住。
梁朝伟的小鱼儿、吴岱融的花无缺、还有谢宁的苏樱,一颦一笑,都成了我们课间模仿的范本。不过,这部剧也给我幼小的心灵,当时留下了一块有点发毛的童年阴影——剧里的江别鹤,为了练功,竟然把他亲儿子给……吃了。那个镜头,简直是噩梦级别的存在,导致我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,看到红烧大肘子都会心里咯噔一下。
那时候,《绝代双骄》火得一塌糊涂。我们班里有个很要好的哥们儿,也是个小"文青",趁着这股热乎劲儿,大笔一挥,开始"创作"自己的《绝代双骄》同人小说。美其名曰"创作",其实就是对原作情节的"致敬式搬运",偶尔心血来潮,把人物名字改成我们同学的,引得大家一阵哄笑。
作为他的"铁杆文友",我自然也深度参与其中,时而贡献点子,时而帮他润色几笔。小说快"完结"时,我这哥们儿忽然拍着大腿说:"哎,咱这小说,是不是得有首主题曲才够味儿?"
我一听,对啊!一部伟大的作品,怎么能没有一首荡气回肠的主题曲呢?
于是,我俩一拍即合。他负责继续码字,我则揽下了写词的活儿。唱歌我凑合,谱曲可就不行了。可这难不倒我,我当时的同桌,是个文静的小姑娘,简谱学得贼溜。
我花了两天,憋出了几句自认为"豪情万丈"的歌词,然后拿着歌词,故作深沉地凑到她跟前:"哎,你看,我们写了部旷世奇作,就差一首曲子了,你能不能帮我们谱一下?"
小姑娘果然仗义,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"重任"。过了大概两三个礼拜,她递给我一张密密麻麻画满了阿拉伯数字的纸。我俩对着那"天书"哼了半天,调子怎么听怎么诡异。后来借了同学家的电子琴,叮叮咚咚弹出来,那旋律……怎么说呢,充满了先锋实验的味道,跟我们想象中的武侠风八竿子打不着。
虽然"神曲"计划搁浅了,但看着她那么认真的份上,我还是满心感激。为了表达谢意,我把我珍藏的一块高级橡皮作为谢礼送给了她。这桩童年憾事,也就这么尘封在了记忆里。
两个月后,小学升初中考得不错,老爸兑现承诺,奖励了我30块钱——于是我豪气地把古龙原著《绝代双骄》五大本全给租了回来。那会儿租书可不便宜,一本一天一毛钱,五本就是五毛。为了省钱,我花了三天三夜,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啃完了全套。
看完之后我才发现,好家伙,小说和电视剧的情节,除了人名差不多,剩下的简直是两个世界。江别鹤也没吃儿子,我的童年噩梦,纯属编剧的"艺术加工"。
时光一晃三十多年。今天听着梁朝伟的歌,这段往事突然就从脑海深处翻了出来。我心念一动:当年那几句歌词,我好像还依稀记得。现在不是有AI了么?我能不能让它帮我圆了这个儿时的梦?
说干就干。我凭着记忆凑出了当年的歌词,打开Suno AI,告诉它,我想要一首男女对唱的武侠风歌曲,风格就参考梁朝伟那版《绝代双骄》的感觉。
点击生成,等待片刻。当音乐响起时,我有点恍惚。虽然AI的演绎带着它特有的匠气,但那旋律、那编曲,竟然真的有那么点意思。听着AI为我三十多年前幼稚的歌词谱上曲调,感觉就像是跨越时空,与那个蹲在录像厅里、趴在课桌上写歌词的少年,遥遥干了一杯。
这事儿让我感慨良多。像我这样,对乐理基本不太了解的人,也能在AI的帮助下,"创作"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。你不需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,就能借助工具去触碰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。这就像AI写代码,虽然可能维护性差点,需要人去引导和修正,但它确实能帮你把想法快速实现。而音乐这种感性的东西,没有绝对的对错,只要你觉得好听,它就有了意义。
当然,这个时代也充满了危机感。我从事的软件和咨询行业,每天都在讨论如何推广AI,但夜深人静时,我也会琢磨,AI会不会有一天真的取代我们?这种矛盾,或许是每个身处变革时代的人,都无法回避的思考。 但思来想去,我觉得答案其实也简单:
第一,别让自己落伍,至少要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。 第二,去拥抱和尝试这些新工具。别总把它们当成纯粹的工作助理,它们也能成为你生活的"魔术师",帮你补完一些童年的遗憾,实现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。
能用科技,把少年时的梦拉进现实,让它响起声音,我觉得,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酷,也非常温暖的事情。这,或许就是技术给予我们这个时代,最温情的一份礼物吧。
最后附上歌曲链接🔗: https://suno.com/s/EpUASNpC7QOrXlgQ